錢買不到的東西? (1)
文| Superkids教育與家教中心蔡宜哲
《錢買不到的東西——金錢與正義的攻防》這是哈佛大學的教授桑德爾Michael J. Sandel所寫的書,造成全世界討論的風潮。
《錢買不到的東西》以大量例子說理來挑戰市場,是一個在道德上是中性的論述。有些例子聽起來好像匪夷所思,想深一層,卻又似曾相識:例如在牢獄中付款可以讓囚室升級、付6,250美元可以在印度聘請代孕母(費用只是美國的1/3)、付15萬美元可以在南非合法捕獵瀕臨絕種的犀牛(主事人說這可以保護野生動物)、捐錢可以進名校,甚至美國的綠卡也是有價的。付錢讓學生努力讀書可以嗎?美國就有學校向完成讀書報告的學生發獎金。數年前在魁北克,生第3個小孩的夫婦,政府會給予8千元的鼓勵;至今對家裏有4個小孩以上的家庭,政府更每個月支付一筆不小的金額來鼓勵生產,這是否變相地對努力工作又付大筆稅金人士的懲罰(相對剝奪感)?
由第三章的標題〈市場如何排擠道德〉可以清楚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——市場造成腐化,也製造不公平。
金錢可以買獎座,但不能買獎座背後的榮譽;金錢能買學位(甚至能買學校),但不能買尊重。他又舉出一例子,瑞士要建核廢料貯存設施,經濟學家到某小村莊調查,發現51%居民接受這類設施建於自己的家園。經濟學家又問,假若每年付錢補償,閣下意下如何?同意的比率不升反降,更降至25%。金錢原來不是無敵的,為甚麼?這對一些民主初級階段的國家,想用金銀來收買民意的政客或官員是一大反思!
〈生與死的市場〉講人壽保險。原來美國有這樣的行業:先是向末期病患者購買其人壽保險,病者不必再供款之餘,亦可以有錢治病,或享受餘生,不過,最後的賠償金就落入買方手中。後來有人覺得市場太小,就連長者的壽險亦不放過。於是,對買方來說,原受保人愈早離開世界,他們的獲利就愈豐厚,反之,就有虧本之虞。於是他們又有法子分散風險, 把這些資產包裝成次級金融產品,售予大眾。於是一人離世,多人「受惠」。問題是,這種做法真的妥當嗎?
金錢不是萬能的,但沒有錢確實萬萬不能的。我們固然是活在不能沒有金錢的世界,但如果相信世上任何東西的價值都可以以金錢衡量、任何東西都可以以金錢交換,而道德與公義卻被犧牲的情況下,是否合理?
上述的情形多是法律上被允許,但是在道德上與正義上有爭議的議題。臺灣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研究所的所長,也是一位教育專欄的作者洪蘭,問她的學生有甚麼是錢買不到的東西?學生們大笑說: 沒有錢買不到的東西,只有價錢對不對的問題,老師你沒聽過「遮羞費」嗎?!做了不名譽的事,都可以花錢來遮羞,還有甚麼是錢買不到的?
以下是繼續的對話:
榮譽呢?當然可以買,許多有錢人都是某某大學的榮譽博士(買來或被封)。
正義呢?只要是人一定有價碼,法官是人,當然也有價碼,許多國家的法院就是「有錢判生,沒錢判死」的地方。
洪蘭自問道:難道沒有「錢買不到的典範」嗎?!事實上,生活中有太多東西是錢買不到的。
以下是錄自洪蘭的十大諺語(*系筆者附加註記)
1.金錢可以買到床,但買不到充足睡眠;(*更買不到有品質的睡眠)
2.金錢可以買到書,但買不到知識;(*更買不到智慧)
3.金錢可以買到食物,但買不到食慾;(*因為有太多的假油,含毒的食物)
4.金錢可買到房子,但買不到家庭;(*更買不到有愛氛圍的家庭)
5.金錢可買到衣服,但買不到美麗;(*何況氣質才是最好的名牌)
6.金錢可以買到藥品,但買不到健康;(*喜樂的心才是良藥)
7.金錢可以買到奢侈品,但買不到文化;(*因為不會說「請」、「謝謝」與「對不起」,更缺乏公德心與同理心)
8.金錢可以買到歡樂,但買不到幸福;(*心存感恩與善念,才是幸福的泉源)
9.金錢可以買到同伴,但買不到朋友;(*更買不到益者三友——友直、友諒、友多聞)
10.金錢可以買到地位(奉承),但買不到尊重;(*更買不到金庸小說「笑傲江湖」中日月神教教主任我行所言——江湖中有3個半位是我所「佩服」(敬重)的人物!)
當然還有更多是錢買不到的東西,下一篇除了延續此篇的論述,更會提出如何得到哪些錢買不到的東西,作為對努力生活的人,能彼此激勵共勉。◇